过去我写书,就是想赚稿费。
比如一开始写PPT图书,2008年那会儿是能赚稿费的。
能赚稿费的原因很简单。
第一天时,赶上学PPT的风口了,这类书好卖;
第二地利,赶上买书流量转移到当当和京东的风口了,五折买书激活了太多人购书欲望。
第三人和,那时全网 写PPT图书的人很少,顶多30个人。
对比一下今天写DeepSeek作者,起码翻了20倍,竞争压力完全不同。
今天呢,卖书要靠短视频,短视频不投流,别人看不到,可一投流就容易亏本,这就尴尬了。
不过我今年有本书,的确很爽,让我赚到稿费了。
就是《教师助手:巧用AI高效教学》这本,3月份上市后,我都没怎么宣传。
但书争气,上市四个月加印7次,发行量突破40000册,一本书算5元稿费,还真能赚20万,这下子就把养编辑团队工资的钱赚出来了。
最近,它的CP《教师助手2:巧用DeepSeek高效工作》也出版了,刚上市已拿下同品类图书榜单第一。
重点是本周也要加印了,才上市半个月啊,爽。
《教师助手1:巧用AI高效教学》是帮老师打开AI+教学思维的,口碑很好,那《教师助手2:巧用DeepSeek高效工作》更多关注教学工作,学生成绩好不好,学风也重要。
这套书卖得好,从写作角度来看,关键点有什么变化呢?
第一还是天时,赶上教育圈全面转型AI+教学的风口了,这类书好卖;
第二还是地利,咱们现在抱不起抖音大腿,但北京大学出版社也是妥妥的大腿啊,他们为了宣发图书做了太多幕后工作,找网络教育达人推书,全国各种渠道团购,是第一功臣。
第三还是人和,我们一开始就确定写系列图书,我们一开始就联合各路大咖一起出书,一个人力量不够,团队就不一样了。
未来我们还在针对中小学老师,针对AI+科研,A+智能体继续出,明年还迭代升级,把这套书变成口碑长销书。
你看时代会变,但其实赚钱的底层逻辑没有变,就是具体的变量变了,从抱电商平台大腿到更加抱出版社大腿,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一群人合力突围。
一个人出书,能帮助更多新人出书;一个好的图书品牌,能助力一群人的个人品牌。
我想到我们学员苏晓航,她没写过书,也完全不懂出版流程,在秋叶写书私房课,她成功出版第一本书《不用督促的学习》。
新书面市后广受欢迎,给了苏晓航极大信心。
我建议她,有了好书名不要浪费,做成系列大有可为。
于是北京理工大学金牌编辑秦庆瑞老师,开始策划出版《不用督促的学习》系列书。
苏晓航开始带领六位新人作者一同圆出书梦,其中有三名作者都是秋叶写书私房课学员。
梓君学数学出身,注重逻辑,报名秋叶写书私房课也是为了分享教育心得。
作为秋叶家的老粉, 梓君曾 在秋叶直播变现营担任助教,因此被苏晓航发掘邀请参与写作,成为《不用督促的学习 —— 专注力培养篇》的作者。
吕双林拥有教育学、心理学背景,深耕亲子教育领域多年,受苏晓航邀请合著,参与创作了《不用督促的学习 - 作业辅导篇》。
靳育辉有近二十年教育经验,同样是在秋叶写书私房课与苏晓航结缘,被邀请创作系列书,完成了《不用督促的学习 —— 时间管理篇》。
今年,这套系列书终于成功上市。
继苏晓航之后,也让靳育辉、何丽琴、周小娴、梓君、罗雅芝、吕双林几位新人拥有了畅销书作家的头衔。
这套书如今也成为秋叶写书课的经典案例。
一个人出书,带动6位新人;一套书上市,成就7位作者;一个方法论,复制出一群品牌力。
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在自己的领域内明明有积累、有能力,只是自己没发现,或者却了点临门一脚的自信。
你也许在担心:自己没经验,怎么能出书?
我们现在在做的这门秋叶写书课,就是把这整套方法论拆成了工具包式教学,手把手带你从选题、大纲到样章,每一步,都有编辑老师带着你一起打磨。帮你站在“变现+品牌”的视角,找到能卖得动、写得出来、还能代表你个人品牌的选题。
无论你是老师、自由职业者,还是内容从业者,这门课都会帮你省下无数试错成本。
来到这里,你能找到更多同频的人,互相鼓励,共同努力。私房课各个领域的高势能同学,其中不乏有私域达几十万、公域有几十万粉丝的,大家都会积极支持,从发圈扩散到助力买书,甚至还有深度合作。
线下课的现场,我们为你链接写书指导老师、以及各大著名出版社的资深编辑面对面交流,专业教学系统指导,随意挑选大社帮我们新手作者们出的书,每一本都是大社的底气。
如果你:
在某个领域有5年以上扎实经验和沉淀;
希望将这些经验系统总结,提升个人品牌和影响力;
需要专业、高效的指导和支持,避免踩坑,快速成书;
秋叶写书私房会为你量身定制的写书出书解决方案。
感兴趣的,可以扫码添加我们顾问聊聊看,听听其他学员的出书故事,了解那些跟你们一样从0开始的新人是怎么成长的。
说不定,你的第一本代表作,也能从这里开始。